传教士眼中明朝人的宴席什么样?

【来源:证券时报】 【发布时间:2018-04-25

声明:本公司网站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参考,投资者使用前请予以核实,风险自负。在本文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,本机构、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任何利害关系


  西方来的大量传教士,他们在中国生活时间常常达到几十年之久,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感兴趣的。
  史书中往往记录的都是政治事件、名人言行等作者认为后人该感兴趣的东西,但实际上现代历史学家特别想还原的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状态,偏偏古人对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记录得特别少。
  不过好在明清时代还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。西方来的大量传教士,他们在中国生活时间常常达到几十年之久,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感兴趣的,无论是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方法,还是街头巷尾流传的皇室秘闻。看着他们留下的记录,古人的生活画卷宛如视频般流动起来。
  比如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讲当时中国上层士人请客,请柬需要发三次,第一次发在宴席开始日期之前三四天,写的较为正规,注明宴席主人,用餐时间和地点。第二次则在宴席当天早上,催促务必赴宴。第三次请柬发在开宴前两个小时,为的是在半路上迎接客人,以示礼遇。而等到宴席结束后一天,赴宴的客人同样要向主人回帖表示感谢款待。
  那时代的中国和今天一样很讲究饭局交际。也有和今天不同的地方,例如:当时有身份的人赴宴,常常采取的是分餐制,即每个人都有一张单独的桌子,特别尊贵的人会有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。一张供吃饭,另一张供摆杯盘。
  在明朝,最豪华的宴席中用的筷子是象牙的,其次是乌木或者檀木的,而且在筷头会镶上金银。达官贵人家中会备有大量这种筷具,如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抄家,家产中就有乌木、象牙筷子近万双,比今天任何一家大型连锁酒楼还要牛。
  摆筷子的方式也是礼节,必须得让主人家来做,主人会将碗放在碟子上,双手捧着小心放在桌子上,然后接过仆人手里的筷子放在筷架上。等到正式开席,全体参宴者需要跟随主人的动作,一起慢慢举起筷子,然后同时放下夹起菜肴。如果你是客人,你必须注意筷子不能放回桌子上,因为这是主人的特权。当主人放下筷子,是给仆人的暗号:该替大家斟酒了。
  在饮酒的时候,上流社会宴席同样讲究,是主宾一起动作,主人带头双手举起放酒杯的碟子,慢慢端到嘴边,一小口一小口的啜饮,然后再放下,通常一杯酒要这样重复几次才能喝完。
  利玛窦所见的,仅仅是上流社会的宴席礼节。比他晚来华几十年的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注意到在不同的省份,平民宴会情况会有所不同。在南方宴席上礼节会较多,菜肴较少较精致。席上彼此交谈很多,酒水从开席就会送上,一直到客人吃米饭时被撤下。
  而北方几省的情况则完全不同,北方宴席上的菜分量足碟子大,可却没有酒水,让客人吃到饱。最后等盘碟被撤下,你以为宴席已经结束时,才会送上一些咸肉和舌头等下酒菜,这时宾客们才开始正式喝酒。
  传教士们还特别注意到一些中国的特产食物,如今天常见的柿子,其实到19世纪才传入欧洲,在16、17世纪的传教士们看来非常稀奇,被称为中国无花果。利玛窦评价它:很甜很好吃,但只有制成果干后才能吃。而西班牙传教士闵明我则记载:马六甲的中国人把用芝麻油炸的豆腐块当成无上美食,在中国,从皇帝到平民都喜欢吃豆腐,不少人宁可吃豆腐也不吃鸡。中国人只要有豆腐和蔬菜配米饭,就不需要别的食物了。
  而当时的普通中国人也并不排斥冷饮,在京城,每条街都有售卖冰的手推车,明朝人把冰放在各种饮料里做成冷饮。在整个夏天冰的消费量很大。
  传教士们记录的中秋节也别有一番风味,传教士安文思写道:阴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欢庆的盛大节日,从日落到月升,直到午夜,他们要和亲友到街上、广场、花园及高台上观看月亮中的兔子。为此,他们在节前几天互相赠送小甜饼。饼是圆的,最大的直径约有两掌宽,中央有一个用胡桃、杏仁或其他原料制成的兔子。他们在月光下吃月饼,富人身旁有美妙的音乐伴奏,而穷人则在用棍棒敲打锣鼓助兴。